高龄助孕网
问题解答 高龄助孕网 > 问题解答 >
从大禹治水到清宫《海错图》,展现了人类对大自然怎样的态度演变
来源:http://www.bjhra.cn  日期:2022-11-16

2020年,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。至此,故宫出版社联合中信出版集团,特地为广大少年儿童策划了以《海错图》为蓝本的《故宫里的博物学: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》,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认识到300多年前清宫《海错图》的价值。

说起这本书,也是有些来历的,它也如历史流沙中的沧海遗珠,差点就遗失在寂寂的民间。正如美国第27任总统夫人海伦.赫伦来到中国时看到的情景:“中国人手里小巧的奇珍异宝和艺术品看起来太神秘,有种难以抵御的吸引力,但价格低的让人觉得荒谬。像瓷器、象牙、丝织品和俄罗斯黑貂皮等奇珍异宝,一般都放在黑漆漆、破破烂烂的中式茅屋里。”

这本大浪淘沙并得以传世的《海错图》是民间画师聂璜所作。聂璜不仅学识渊博,他还到实地亲测,进行细致观察,推敲辨析每一种海洋生物,把每一种海洋生物用他那大胆的绘画风格与奇绝瑰丽的想象,一一呈现在纸上。

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师,我们也对他的生平知之甚少,各种传世文献中也找不到关于聂璜的记载,只能通过《海错图》中的题序、赞、跋文等进行推断和考辨,因为《海错图》是聂璜唯一存世的作品。

聂璜,字存庵,号闽客,钱塘人,生物学家,擅工笔重彩博物画。聂璜前期迁居台州、温州一带,于康熙二十六年绘制完成《蟹谱三十种》,后期云游四方,于康熙三十七年绘完其余物种,并全部集合为《海错图》。“海错”是中国古代对于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和海产品的统称,取《尚书.禹贡》中“厥贡盐絺,海物惟错”之意。

聂璜从历史中消失后,此书在民间的流转中也没了下落,直到雍正四年(1726年)这部书重现江湖。据当年的皇宫档案记载,是雍正身边的大红人――太监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。

乾隆继位后,非常喜欢这套书。他让人把这套画册重新修补、装裱,放在自己的居室里。闲来无事的时候,总爱翻翻它。后来,他又把《海错图》收录在自己组织编纂的《石渠宝笈续编》中。

《石渠宝笈》及其《续编》是收录清代皇室书画珍品的大全,可见乾隆对《海错图》的珍爱程度。但到了民国,由于日本侵华,故宫文物南迁,辗转中,全套四册书分了家。现在前三册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,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一、每一种海洋生物于我们而言,都是一种情怀

上图中鱼头上顶着一个红色正方形的鱼被称为“印鱼”。相传唐朝初年,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,在到达山东烟台大榭岛时,不小心将手中的玉印掉进了海里,众将士打捞了许久都没有找到。

这时,一条大鱼头顶着玉印浮出水面,并将它交还了李世民。李世民忙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鱼,但没有一个人能答得上来。再一看,这大鱼头顶上出现了一块红色的方形印痕,于是李世民给这赐名“印鱼”。这就是它名字的来历。

最有意思的是在海洋中还有一种叫做“西施舌”的贝类。

你可能会想,美女西施和这贝类又有什么关系呢。你还别说,这还真有一段凄惨的故事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吴越两国交战,越王勾践战败,便使出了美人计。他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,以搅乱吴国后宫,让吴王无心朝政。吴王果然中计,后来越王勾践击败吴国取而代之。

事成之后,越王准备接西施回国,但越王的王后雅鱼担心西施回国后会迷倒越王,便命人将西施沉了江。西施含冤而死,化为江中的紫哈,后来紫哈就被称为“西施舌”了。大家看看,是不是像一条垂涎欲滴的舌头?

历史网红纷纷登场,我们的诗圣杜甫也不甘寂寞。唐代大历二年重阳节这天,他客居夔州,日落时分,白雁从头顶飞过,想起自己漂泊异乡,壮志未酬,不免暗暗神伤,于是他写下了《九日五首.其一》:

引得杜甫黯然神伤的白雁就是雪雁。他个头比鹅小,身体短圆,浑身长着雪白的羽毛,喙是黄色的,古人也称之为海鹅。

许多海生生物都有一段经典的故事,《故宫里的博物学: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》中呈现的每一种动物都是一种情怀,既有对远古名人名家深深的追思,也有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期待。海洋留给我们的想象和遐思,总是凶险与美妙相伴相生。在古时候,人们无法用科学知识有效的探知海洋这一神秘的领域,就会把自己的情思赋予其上,希望我们能与它们共通。

但水毕竟只是水,它能养育万物,也能在瞬间吞噬万物。海洋中的每一种生物带给我们无穷遐想的同时,也暗藏凶险。在人与海的博斗中,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凶险与馈赠?

二、我们对海洋生物的认识起源于对水的恐惧和征服

翻开中华民族历史的长卷,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史,就是一部人与水的战斗史。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,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――夏,开启了真正的华夏文明,到哪咤闹海向上天发出挑战,人类企图以自己婴孩般的力量战胜大自然,展现的是我们民族无知无畏的巨大勇气。

然而事实何等残酷,最后哪咤在江边自刎而亡。紧接着《西游记》登上历史的舞台,那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与各方势力较量,上至天庭下至龙宫,没有人能讨得多少便宜。在《西游记》中出现的龙族海怪成员也是比较多的了,但无一不对孙悟空俯首听命,这说明这个时期,我们对海洋的恐惧,不再像哪吒出现的商末周初时那样强烈了,甚至有了些驾轻路熟的意味。

大家还记得唐僧四人在黑水河遭遇到的黑水怪吗?黑水怪鼍龙,是泾河龙王的第九子、西海龙王的亲外甥、小白龙的表哥,他却霸占黑水河水府,不知天高地厚地劫下唐僧想吃唐僧肉,结果孙悟空找来小白龙的大哥,让他们当家事处理了。那你知道鼍是海洋里的那种生物吗?

古时的鼍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扬子鳄啦。不管怎么说,在《西游记》里,大海变得不再那么可怕,可以说人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水下生物,并了解它们的习性了。但同时,人们对那个神秘的海洋世界还是充满了好奇的。

虽然水患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大忌,但我们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,一直在与大海建立紧密的联结。特别是明代的郑和下西洋,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那个时侯,西方的航海技术还不发达,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,比达·伽马抵达印度都还要早六七十年呢。

三、我们与海洋的关系,经历哪些复杂情感的演变?它又将我们带向何方?

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,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迷之崇拜的图腾。

然而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生物,只是我们虚构出来的形象。传说中的龙上天入地无所不能,它满足了我们渴望做到又不能做到的事。特别是它能在水里生存,飞上天又能行云雨。在《西游记》里,龙王们可都是管下雨这事的。

在远古时代,我们把龙当作图腾,是因为我们对洪水有着天然的恐惧,渴望能像龙一样拥有上天下地的本事,能逃避洪水的肆虐。而千百年来,我们在与水的博斗中慢慢认识了海洋,并能让它为我们所用。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,人类对海洋的情感起码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:

1、恐惧

在人类发展史上,上古时代东西方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,人类的家国尽被洪水吞噬,所有生物只剩下一雌一雄以供繁洐。那时候的人们对海洋是充满了深深的恐惧的。

2、征服

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古代,人们不得不面临生死考验,所以治理水患,征服水怪,是我们不得不去做的事。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,谁能治理水患,谁就享有权利,成为是大家拥立的对象。

3、好奇

人们在治理水,接触水的过程中,看到了一些奇异的海洋生物,让我们认识到海洋是一个比陆地生物一点都不少的神秘领域,引发许多人想一探海洋的世界。

4、探索

在科技时代来临的时刻,人类制造了大量能在海洋里活动的器具,可以深入到海底世界亲眼目睹深水下的神秘世界。

然而,现在由于高科技的迅速推进,地球资源正在过度开发,海洋生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。2010年墨西哥湾的石油泄露事件造成附近海面、海滩、海岛生态的严重破坏,甚至影响到密西西比河的口岸;日本大肆捕杀鲸类,使它们濒临灭绝……

在这片赖以生存的士地,海洋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存资源。虽然我们曾经恐惧它,但在我们慢慢了解它,深入它的腹地之后,仍要谨慎行事,对它抱有敬畏之心。如果我们肆意的开发海底资源,破坏海洋生态平衡,海洋必会生气,露出它凶残的一面。现在频发的海啸就是大海向我们敲响的警钟。

虽然我们曾在大航海时代落后西方列国,陷入到挨打的局面,但像西方国家们对大自然资源肆意地掠夺和破坏,同样是一条不可取的道路。在人类发展的未来,对海洋的保护将走向何方,是我们所有人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,否则,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无知,使人类一起走向绝境。关于这一点,全球大多数的人们都已意识到。

虽然我们最终将走向何方,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肯定的定论,但我认为人类至少要有一颗敬畏之心,既在能力范围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,又能约束自己有节制的享受这一切,使大自然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。所以,我认为人类经过成功的探索,能非常便利地享受海洋资源之后,对海洋的情感应该演变为敬畏。

5、敬畏

大自然里的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,因为我们能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上,在这能保持平衡的一刻,不知道是谁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。肆意打破平衡,必遭反噬。敬畏生命,对自己和万物保持该有的尊重,是我们不会因为渴望过度占有而掉入痛苦的深渊、不会因为自我无限膨胀而走向毁灭的唯一途径。

生命可贵,无论你我,停止劫掠,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才是人类生存的上上之选。手有利剑,不是勇往直前的资本,持武止戈,才是一个智者该有的态度。

标签: